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女史箴》一文作的图。此画共分为十二段,现存九段,原作已佚,现存唐代摹本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之中,故宫博取管之中也有宋代的摹本,临摹的水平较差,但是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这是一副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女史箴》一文作的图。此画共分为十二段,现存九段,原作已佚,现存唐代摹本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之中,故宫博取管之中也有宋代的摹本,临摹的水平较差,但是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女史”一词出自《周礼》,是指掌王后之礼,书内令的女性史官?!杜敷稹繁疽庖舱墙枧返目谖亲芙崂团氖录R约浞泶碳趾蟮淖ㄈㄉ贫?。
《女史箴图》所有图像的内容和细节都能与张华《女史箴》的文字一一对应。长卷中的最后一组题字为“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即是原文最后一句(图①)?!八尽笔侵鞒?、掌管;“箴”是劝告、劝诫;“敢”是大概;“庶姬”就是嫔妃。和前面有名有姓的八女故事不同,这一组三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执笔而书的女性正如《汉书》里所记载的“女史彤管,书功记过”那样手执毛笔认真记录着前面那些女性的善思、善言和善行,她正是张华想象出的一位无名女史。有二嫔妃做相视状,其中一人手放于胸前,好像对女史所云颇有感触。这样,“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八个字被无一遗漏地以形象表现出来。
这整幅作品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儒家对绘画“成教化、助人伦”功能的要求。
如何审视《女史箴图》的美?画面中所有女性都是一张长方形的大脸,微睁的丹凤眼,小到几乎无法张开的嘴,从脸部到表情都是非常明显的程式化。如果不结合文本,我们几乎无法分辨她们的身份。
其实不止这张画,这种并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女性容貌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绘画史。然而,这其实恰恰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又一个规则和特征所在。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辨相当兴盛,先贤们笃信,容颜易老,而美德却能流传,外在美的过分粉饰会影响人们对精神世界美好的思考和追求?!叭讼讨纹淙?,而莫知饰其性?!闭庖欢?图②),有梳理头发者,有对镜化妆者,其实就是这种道理的图像阐释。所以,中国传统人物画里的女性很少有西方绘画中那种直白外露的美感表达,画家们正是以这种外在的“不完美”引发人们对注重内在美德的“理想美”的思考。
合作编辑者
目前还没有合作编辑者信息
浏览次数:约47次
编辑次数:1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3 天前
创建者:yufugood